时间:2020/11/29来源:本站原创 作者:佚名 点击: 61 次

行走太行,一如既往地由南一路向北,因工作原因,几次的整装待发都被临时搁浅,从冬季走到了夏季。越是这样,心中越是存无限的期待。

此次行走,大约会途径:连霍、二广、青兰、太行高速、阜赞、京昆、荣乌、涞曲、张石、首都环线高速、京港澳、晋新、长济,及省道、县道、马嶂线。预计全程:约余公里。

风萧萧兮易水寒,

——壮士一去不复返。

五千年前,黄帝、炎帝和蚩尤就是在这里从征战到融合,开创了中华文明史。春秋有燕赵之称,自此这里被后人称为燕赵大地。河北,简称冀,位于黄河以北,太行山以东的华北平原之上。

踏上这片土地,需细细品味,从中享受别样的乐趣,无论是在历史中往来穿梭,还是在自然中流连忘返,一个人的行走,来去自由,坦然面对一切。

未到一处,总是“纸上得来终觉浅”,那是他人眼中的世界,内心的感受。于是,便有了我专属“跑出来”的文字,它是我眼中的世界,是我所认知的世界,每到一处,都以自己独有的灵感印证了世间的永恒。

地质公园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中,有些时间了,虽“耳熟”,却不尽“能祥”。简单地说,除了强调美学、休闲的特色外,具有独特的“地质遗迹”是评定的重要条件之一。

一路走来,渐渐对太行山独特的地貌有了初步的认识,它的独特确实需要用一种全新的名称来称呼它,让它从默默无闻中脱颖而出,构建出来,变得神采奕奕,从而获得一种从未有过的生命力。

从南太行的行走中,太行山的魅力在我脑中逐渐清晰,无法拒绝河北赞皇嶂石岩村的邀请,一路向北,势在必行,开始了我的北太行之行。

年,河北科学院地理研究所的郭康教授受邀到嶂石岩调研旅游资源,在太行山的考察中,被这里气势壮阔的红岩长崖地貌感染,历经多年的研究,一种新地貌类型的命名呼之欲出。赞皇县的嶂石岩村便成了这种新地貌类型的研究地和最初命名地,因此正式将该地貌命名为“嶂石岩地貌”。

丹崖长墙连续不断

阶梯状陡崖贯穿全境

Ω型嶂谷相连成套

棱角鲜明的块状结构

沟谷垂直勾缝自始至终

中国有三大砂岩地貌:丹霞地貌和张家界地貌是大家熟知的,而嶂石岩地貌就较为陌生了。在这个大家族中,它们的外表有些许相似之处,但它们在成因或形态上都有着本质的区别,关于它的特殊形态和构造实属过于专业,我们还是用通俗的眼光来欣赏它,可能会觉得更为亲切。

嶂石岩景区就在嶂石岩村,距赞皇县城52Km,距我km。为了能提高时间效率,很久不开夜间车的我,这次对自己有些无情,还好。一路行程,虽说基本上是高速,但大部分路段都限速在80以内,所以里程不算远,但用时真不算少。经过7个多小时的驾驶,到达下高速前的最后一个服务区----临城服务区,已是夜里十一点半。

与住宿老板联系,被告知下了高速,还有五十多公里的山路,夜间都是大货车,让我一定注意安全。本想在服务区休息一下,天亮再走,可偌大一个服务区,空旷的只剩一人,一车。走!

S---嶂马线,漆黑不见一切,更无法知晓路况,只有一辆接一辆飞驰的大货车刺眼的灯光,不断给我安全警示,多年积累的驾驶经验此时有了用武之地。

晨曦透过嶂石岩的山峰,几声鸡鸣伴随着零散的老鸦声,将蜷缩在车里的我唤醒。微睁开疲惫的双眼,努力地回想此时身在何处,急忙起身,看到天边一抹红色,映衬着远处的山,时间凌晨四点四十分。

大千世界,一个人的喜怒哀乐,似乎与他人根本无关,此刻感觉世界清静了许多。

嶂石岩有四个景区,每个景点都很独立,之间的距离不近,如果不自驾往返于各处还是真有些困难,我选择了二处,纸糊套和九女峰,全靠两条腿。

纸糊套景区,位于嶂石岩景区的西边,一路下来经过槐泉寺、鱼石画屏、回音壁等几处景观。

槐泉寺,始建于唐代,后几经修缮。寺庙掩映在绿树与崇山之间,寺中现仅存殿宇三间,徜徉其中,尘世间的喧嚣此时已被深深掩埋,只身停留,看风儿轻轻推动房檐悬挂的惊鸟铃,发出和鸣之韵,彷佛在聆听其静静地述说千年前的往事。

大约25亿年前,太行山所在地区还沉睡在海底,以亿万年的时间跨度,收集着从海水里沉降下来的细微砂砾,并在此造就了许多珍贵的地质遗迹。

泥裂

波痕

在沟谷中蕴藏着大量的奇特的地质地貌景观,这块名为鱼石画屏,为紫红色的砂岩,形如罗鲱鱼,状如斧劈,层面上留有成岩之初海水留下的波痕和泥裂痕迹。

回音崖,为世界上目前发现的最大天然回音壁,年载入“吉尼斯世界大全”。回音崖的整个崖壁平坦,壁高百米有余,弧度约度,弧长米,介绍上说无论站在何处发声,均会有回声传来。其实,经过我的尝试,只有一处能产生回音,神奇的恰如原声,叠复相重,袅袅不绝于耳。

嶂石岩的精彩,就在这条展开的崖壁。远看像是平铺直叙,其实不然,它是逐层递进去的,凹进去的部分近似一个半圆,形成了一个天然的巨大回音壁。(身处其中,是无法拍摄到整个回音壁全景的)

路上难得遇到三位游客,从我身边匆匆而过,连忙叫住他们,告知此处为世界上最大的天然回音壁。几人立刻返回,一试,果然,感谢我的提示,不然回去说起,一定会留遗憾。走好,不谢!

槐泉,槐河的源头及景区内的主要生活水源,水质纯净,据说富含多种微量元素和矿物质,也许此处的泉水是来自于侏罗纪的岩层呢。

不得不说说嶂石岩的这片漆树林,据介绍这里是因地形、气候而躲过的第四季冰川气候的遗留种,面积达多亩,是北方最大的漆树林。不过漆树流出的汁液有毒性,接触容易使人过敏反应,最好不要触碰的。

从一端望去,崖壁的无限延长,是那种没有终点的延长,充满纵深感和延伸力,它会延伸到一个你不知道的方向。层峦叠嶂,在嶂石岩的崖壁上体现的最为淋漓尽致。红崖分为四个栈阶,底栈、二栈、三栈和顶栈。根据资料中所述,二、三栈崖为形成于18亿年前的红色石英砂岩,顶栈为形成于5.4亿年前的石灰岩,是嶂石岩地貌的主要特点之一。

这里所说的“栈”就是山体的下部与山体的上部之间形成的一个较为宽广的平台,在南太行山区的许多村落其实都集中居住在这种平台上。

在太行山中,常会看到被用作建筑材料或者铺路的岩石,听当地人说,这种岩石坚硬、层薄,容易劈开成较平整的岩板。细看岩石的层面上还保留有许多远古的波痕,怎么都觉着是一种奢侈啊。

年龄约为17亿年的九女峰,位于石人寨村,与嶂石岩村遥相呼应,站在纸糊套景区的山上不时远远望去,九女峰始终未脱离视线,山的轮廓随着你的移动,步步移,时时变。大小不一,形态各异的石柱,高低错落,矗立于石墙之上,因时常会有云雾缭绕在山峰之间,如仙女忽隐忽现,所以被称为九女峰,为嶂石岩景区的标志性山峰。

从纸糊套景区驱车前往九女峰景区,海拔不断增高。

从停车场,才算是开始进入景区,全是较陡的盘山步行小路。

几个小时,从无人区,走到无人区,深一脚,浅一脚,走到只剩下一条土路,不知去向。这里无人也就罢了,干脆无网络、无信号,电话、信息全都发不出去,接下来,真的只能靠自己了。

像是泥石流的痕迹,需尽快离开此地。

这里除了自己的呼吸声、脚步声,静得一片树叶掉下,都会闹出不小的动静来。树上的一条红布条,像是此时的救命稻草,相信这一定是位有心人,留给大家的。一个迷失在深山中的人,哪怕看到一丝希望,也是幸福的,朝着这条路继续前行。

偶遇一条生命,平时非常惧怕这种虫子,此时,似乎没有那么讨厌了。

18亿年前的地质遗迹在嶂石岩随处可见,天然的造化,精美绝伦。18亿年后的今天,不远千里,与它们不期而遇。艰难的跋涉,正是它们不断给与的惊喜和陪伴,让我不时忘却了疲惫。

突然发现一块上面有形似“H”字母遗迹的岩石,难道是18亿年前我与它们的约定吗?

登上巅峰,不是为了让世界看见你,而是你能看见世界。

登临嶂石岩“一米崖”,顾名思义,无需多做释义。

九女峰

这些地质遗迹,静静待在地球上深不可测的一处,发酵着,像酒一样,在时间中酝酿,待今日,只需我轻轻地触摸,所有沉睡的事物便会醒来。

每个人,始终在寻找着心灵上的安顿,我也在人生的路上反复勾勒、选择、重组。最终,寻找到一种最自在,最简约的精神图谱,这就是我心灵安顿的地方。

就如同读书,始终在寻找、选择,营造自己的精神栖息地。

我知道,你,或者你,不久的将来,也许会亲临这里,那么,就以我的旅行随笔,在路上等候你们。挥洒自由的脚步,寻找内心的答案,舞跃故事,由《舞跃之路》讲述。

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#个上一篇下一篇

------分隔线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热点内容
  • 没有热点文章
推荐文章
  • 没有推荐文章
  • 网站首页
  • 网站地图
  • 发布优势
  • 广告合作
  • 版权申明
  • 服务条款
  • Copyright (c) @2012 - 2020



    提醒您: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